20世纪60年代末,战后一代开始反抗他们的父母。这一代人对反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和国家机器感到幻灭,他们认为国家机器中存在着法西斯倾向。这代人包括记者乌尔丽克·迈因霍夫、律师霍斯特·马勒、电影制片人霍尔格·迈因斯,以及学生古德伦·恩斯林和安德烈亚斯·巴德尔。
一部关于地球上最北端的商业永续农业农场的纪录片。
一級方程式賽車之王胡安·曼努埃爾·范吉歐曾於 1950 年代初勇奪五次世界冠軍,在那不知防護裝備和安全功能為何物的年代。
将精致文化细节作为每集的“观察入口”;从真实历史故事展开东方文化审美之路;与《风起洛阳》影视剧有关联的历史解读与文化复原,是辅助影视剧故事价值的另一场文化盛宴。
这是 2011 年夏季《欢乐合唱团现场演唱会!》巡演期间拍摄的音乐会纪录片。
一部关于选集恐怖电影的纪录片。
公元79年,维苏威火山爆发,造成2000人死亡。这部纪录片探寻了随后发生的事情,专家们也探索了古罗马的危机管理方式。
在一次令人震惊的 UFO 遭遇之后,一名男子成为了外星智慧的恍惚通道。
回顾拉丁美洲艺术史,就不能不提及弗里达·卡罗的巨大艺术遗产。这位出生于1907年的墨西哥艺术家,将古典绘画元素与流行的土著文化和民间艺术相结合,创造出了她独具特色、富有表现力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。自1954年去世以来,她不仅因其先锋的女性主义作品,更因其激进的政治立场、绚丽的风格和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而成为一代巨匠。
纽约,赫尔辛基,里斯本,那不勒斯
每集一小时,一共15集,长达900分钟的关于电影艺术的纪录片,制作于于2011年。这部纪录片由英国电影评论家、被称为“电影贩毒者”的马克·卡曾斯,根据自己撰写的同名著作拍摄而成,摄制期长达5年,跨越六大洲,展现了近120年的世界电影史及近千部电影作品。影片用电影化的方式讲述了电影史,探索电影人的创作如何被特定历史事件影响,而电影人之间又是怎样互相启发的。前两集,主要是讲早起电影的诞生和发展,还有好莱坞的崛起。讲的很全面,还采访了一些电影工作者,如斯坦利·多南,罗伯特·唐尼,格斯·范·桑特,简·坎皮恩,克莱尔·丹尼斯。片中大量穿插不少经典老片的片段进行讲解,同时还有现代世界的一些取景。前两集里出现了《卡萨布兰卡》,《长屋绅士录》,《虎胆忠魂》,《我略知她一二》,《出租车司机》,《月球旅行记》,《2001太空漫游》,《西部往事》,《随心所欲》,《一个国家的诞生》,《党同伐异》,《路上的灵魂》,《公民凯恩》,《巴格达窃贼》,《乱世佳人》,《雨中曲》,《马耳他之鹰》,《摄影师》,《将军号》,《寻子遇仙记》,《城市之光》,《日落大道》,《大独裁者》,《热情似火》,《北方的纳努克》,《黑房子》,《圣女贞德蒙难记》,《狗镇》等等。
美国幅员辽阔,绵延三千英里。但真正让美国如此特别的并非这片土地,而是这里的人民。电影制片人路易斯·施瓦茨伯格携起相机,踏上旅程,旨在捕捉这片土地无与伦比的壮丽景色以及人民无与伦比的精神。他与人们建立联系,捕捉他们的价值观、梦想和热情,在这段旅程中,揭示出那些非同寻常、引人入胜、鼓舞人心且感人至深的故事,正是这些故事让美国人不再只是一群个体。这是一场通过美国人民的声音来讲述的对一个国家的颂扬。作者:苏吉特·R·瓦尔玛
冰岛西南海岸雷恰角半岛的格林达维克,是个以渔业为生的港口小镇,人烟稀少、冰天雪地。镇上有间朴实但独一无二的“码头咖啡”,每天清早,店主人烹调着招牌龙虾汤,以油滑香热、喷鲜浓郁的热汤和热咖啡,迎接每一个在港边海风呼啸的日子。退休的老渔夫,固定在此与老友喝咖啡、聊是非;不时 举办的音乐演奏会、追思会,传唱着小镇故事并凝聚社群记忆。墙上挂的航海照片与“捕鱼英雄榜”,记录了这座小镇与人们昔日的辉煌。彷佛伫立在世界尽头的咖啡馆,为这当地人自述“除了捕鱼,什么都没有”的地方,注入了不可或缺的人情与活力。本片真实呈现一间在码头边屹立不摇的暖心咖啡馆,近半世纪迎接大小渔船来来去去,见证小镇渔业盛衰、观光热潮兴起,以及周遭地貌变化。在天寒地冻之中,更见一个空间经年累月形塑起的社群连结与情感羁绊,物换星移,依然暖心且暖胃。